河南农产品信息网欢迎您! |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协会新闻 » 正文

河南农产品如何走进欧洲人的餐桌?

分享到:
发布日期:2023-09-20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129
核心提示: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千年之前,中原大地,驼铃声声,商贾云集,繁荣兴旺;千年之后,“钢铁驼队”,往来穿梭,续写勃勃生机。

  今年是中欧班列(郑州)开行第十年。时近秋分,中原大地穰穰满家,记者在一片丰收的喜悦气氛中“打卡”郑州北站、圃田车站,聆听中欧班列(郑州)蓄足动能再出发的故事。

  了解中欧班列(郑州),先要了解它在中原地区经贸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

  河南,坐落着郑州北站等枢纽型火车站,纵连京广、横接陇海,是承东启西、连北接南的交通要塞。然而,一个短板曾长期制约着这个内陆省份的发展——没有“海运港”。大宗货物出口欧洲,需先运至东部海港,再绕海路入欧。

  市场在西,货物向东。如何破题?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横空出世,中部地区首条直达欧洲的货运班列——中欧班列(郑州)也踏上征途。

  政策的“春风”让“春水”改变了流向,河南外贸随之迎来井喷期。欧洲人的餐桌上多了中原地区的农产品,日用品也到处都是中国制造。度远近、调余缺、平贵贱,一条班列,串珠中欧,更串起了一条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示范线”。

  如今,这条“示范线”正愈发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登高俯瞰郑州北站下行驼峰线,数十道铁轨宛如巨龙盘卧大地。这里是贯通我国华北、华东、华南、西北和西南的“路网心脏”,也是中欧班列中转技术作业的地方。

  走进郑州北站运输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的调度图,如一块精密绝伦的电路板——线条的转向、点位的闪烁、颜色的变幻,每一处电子信号的更迭,都标识着成千上万吨货物的流通轨迹。

  屏幕下面,活跃着一批列车“指挥官”。作为各趟班列运行的操盘手,他们的任务是尽最大可能提升运输效率、压缩中转时间、保证中欧班列正点有序开行。

  调度车间值班站长聂佩哲,从业已经30多年。每日天麻麻亮,他就会来到车间,了解站内线路占用情况和机车、车流的动态。记者看到,他手中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满了注意事项和作业安排。

  “现在车次越开越密、货量越运越大、车速越跑越快,从开行时的每周‘单趟对开’到如今每周最高往返34列,我们的工作量也加重了几倍。”聂佩哲语气中流溢着自豪,“即便如此,我们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实现零差错,保证中欧班列车况优质、装车及时、开行顺利。”

  郑州北站的快节奏运转,已经让记者大开眼界。圃田车站的繁忙景象,更是让记者深受震撼——

  9月17日,瓦蓝瓦蓝的晴空下,一列满载医疗器械、汽车配件、儿童玩具等货品的X8202次中欧班列从这里驶出,经二连浩特开往德国汉堡。

  站外,来自山东、陕西、福建等地的货车正在排队入场,等待装卸下一趟班列。放眼望去,这条蜿蜒的车龙摆动着长尾,已然延伸到车站200米开外的机动车道上。

  圃田站是陇海线的一座综合性货运站,也是中欧班列(郑州)的始发站。

  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郑州中心站外勤主任龚赟丹是车站里的老把式了。她见证了中欧班列迅速壮大的10年进程。“刚开通时,每天装运集装箱的卡车才10多辆,现在每天都有四五百辆;最初只有一条作业专用线,现在有4条。”龚赟丹如数家珍。

  宏观数据印证了她的感受:10年来,中欧班列(郑州)运力倍速增长,辐射范围不断扩大,累计开行超8000列,业务范围覆盖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

  除了“量”的增加,龚赟丹体会更深刻的是“质”的提升。她向记者感慨:“以前,集装箱里运送的主要是食品、服装、小商品等物资,现在,机械设备、国产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产品唱起了主角。中欧班列的运送水平也大幅提升,穿越极寒的西伯利亚,走过酷热的吐鲁番,温差40多度,运送的货品依然能够保质保鲜,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在龚赟丹看来,10年过去了,中欧班列正在蓄足动能,再启新程,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方向努力,这也是中国铁路人矢志追求的目标。

  采访不觉间进入了尾声。交谈中,一辆中欧班列已经装备完毕,“嗖”的一声,从我们身边疾驶而过,汇入远天的山影和白云。

  循着这趟刚启新程的班列向西望去,我们仿若看到一条飞舞的彩练——它飘扬在亚欧大陆的千山万水间,终将舞出更加壮美的华章……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放大字体  ]  [ 缩小字体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