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产品信息网欢迎您! |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加速农牧业产业化发展 铺就乡村振兴之路

分享到:
发布日期:2019-08-28  浏览次数:403
核心提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和制度保障,再次强调“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其中,产业振兴是整个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动力源泉。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是促进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农业大省,河南要依托农业生产体量大、基础好的条件,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在企业管理、科技创新、土地制度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加速现代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企业运行管理制度。截至2019年2月,全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为18.02万家,省级以上示范社1322家,市、县级示范社1.1万家;全省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0余家,省重点及以上794家,国家级重点68家,而在境内上市企业不足20家,在“新三板”挂牌企业不足50家,上市数量较少,且均为2015年之前上市。数据表明,我省农牧企业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要求有较大差距,其原因在于管理方式相对松散,注重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管理,但财务人事制度不够完善、财务信息化程度较低、会计信息失真,导致内控意识及内控环境薄弱。对此,可从企业的股权结构、资本结构和控制权结构等方面强化农牧企业现代管理。通过优化企业内部结构,促进企业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三产融合,扩大农牧企业经营规模,降低盈亏平衡点,进而提高企业的现代化治理水平。

  搭建现代农牧产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我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2018年夏粮总产量再次位居全国第一。此外,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占全国的1/10、生猪出栏量占1/10、鸡蛋占1/8;油料作物产量、肉牛饲养量居全国第一;家禽、肉羊饲养量分别居全国第二、第四。我省农业生产体量如此之大,但当前我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60%,而发达国家达95%,差距不小。对此,应整合现有科技资源,着力搭建现代农牧产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具体来讲,可以适当整合省市农业科学院所及农牧高校等具有一定行业基础的科研院所的农牧业科研资源,结合现代农牧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核心问题、重大应用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定点突破。

  以土地经营制度创新促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随着农村空心化加剧,农业从业人员比例降至22%,其中非农村籍农业从业人员低于5%,专业农户和以农为主的兼业农户占全部农户的比重持续减少,致使耕地“撂荒”,“二兼滞留”现象较为突出,制约了农村进一步发展。对此,可通过农村土地资产化路径探索,以土地规模化促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首先,准确界定农村“两块地”的三权,为盘活有限土地资源扫清障碍。其次,在政策引导下,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从事农村一二三产投资。再次,尝试探索农村土地资产评估及可抵押模式,为创新农牧适度规模化生产经营机制打开机遇窗口。

  探索建立活体牲畜资产抵押评估机制。随着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农业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产权交易越发频繁,拥有农业生物资产产权主体的兼并重组、吸收合并、扩大投资等活动增多,对农业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需求也随之增强。截至2018年末,河南省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约7000亿元,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5%。有限的涉农贷款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制约了河南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资产化运作。对此,政府应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出台活体牲畜资产抵押相关法规或指南,组织协调养殖户或合作社与企业、担保公司、保险公司、金融机构有效对接,并帮助出具活体牲畜的健康证明,指导完成农业保险、抵押登记等诸多事项。同时,加快发展涉农保险,分散农村信贷风险,增强温室大棚及生猪、肉牛、肉羊、肉禽等养殖保险险种,提高农户或企业的参保率,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此外,还应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缓释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提升农牧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目前,在全国食品市场上,有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速冻水饺产自河南。然而,在2019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中,我省食品加工领域仅有双汇、白象、思念、三全四个品牌入围;在地理标志品牌中,仅有灵宝苹果、正阳花生、汝阳红薯、柘城辣椒入选;农业类品牌中,仅有华英和中鹤入选,品牌数量占比1.7%,品牌价值占比0.5%,这与农业大省的体量不相匹配。此外,我省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低于70%,农产品及加工食品质量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尚不稳定,制约了农业大省的农业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对此,可借助农产品质量安全“双创”项目,提高食品质量,进而提升我省农牧产业品牌的影响力。

  加大农牧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政策支持。目前,我省农牧院校招生吸引力不足,在校生均经费较低,影响该类高校发展。对此,可借鉴我省免费师范生政策,降低学生学费,同时加大学校教学管理经费投入,加大奖学金助学金支持力度,但财政拨款要补足低学费的差额。探索建立农学类大学生差异化拨款系数制度,既不需要对投入体制做大的调整,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前高等教育投入机制改革趋势,真正实现面向乡村振兴一线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出成绩”“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

  乡村振兴的逻辑起点是粮食安全,根本归宿是百姓生活富裕,动力源泉和基础保障是产业兴旺。河南要抢抓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扛稳农业大省粮食安全重任,实现从“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界餐桌”的华丽转身,为全国农区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路。(作者系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校长、教授)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放大字体  ]  [ 缩小字体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