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产品信息网欢迎您! |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产业扶贫让农民脱贫步伐越走越坚实

分享到:
发布日期:2019-10-31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浏览次数:319
核心提示: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2018年,我省贫困地区人均纯收入达11911元,年均增长13%;扶贫效果卓有成效,其中农业产业扶贫覆盖带动贫困群众达156万人。10月15日,全省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在清丰县举行,通过这次会议,来自全省各农业农村和扶贫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更加坚定了用产业扶贫的信心,增加了产业扶贫的动力。

  1、特色产业助脱贫

  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食用菌基地里,村民吴改琴坐在那正忙活着,她熟练地把黑皮鸡枞菌的根削成圆锥形,她削过的黑皮鸡枞菌将经过包装,运到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

  目前,赵家村食用菌基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黑皮鸡枞菌生产基地,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

  马桥镇党委书记师敬川介绍,作为以黑皮鸡枞菌为特色的本地龙头企业,赵家村食用菌基地采用“电商+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带贫模式,共带动全镇252户808人,户均增收1.5万元,产业扶贫覆盖率100%。特色产业的带贫作用可见一斑。

  放眼全省,特色产业助脱贫的例子比比皆是,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表明,截至目前,仅优质小麦一项全省53个贫困县发展优质专用小麦563万亩,占全省面积47%;优质小麦种植带动覆盖32个贫困县1272个贫困村。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也不容小觑,截至目前,在53个贫困县培育的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304家,占全省35.6%,较上年增加39个;农业产业化集群95个,占全省37.4%。全省参与带贫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54家,占全省64.87%,带动贫困户44.78万户,户均年增收9000元;带贫农民合作社1.4万家,比上年增加近3000家,带动贫困户24.47万户。

  2、带贫模式有创新

  清丰县双庙乡大翟湾村的贫困户王俊阁今年68岁,有腿疾,行动不便,去年她通过在食用菌基地打工的收入实现了脱贫。王俊阁看种食用菌能挣钱,找到镇政府,拿出自己攒下的6000元钱,要求承包食用菌大棚,经过乡政府的帮助,王俊阁如愿以偿,承包了两个大棚,今年就看到了效益。

  通过创新的带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参与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环节才能推动贫困户与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定、紧密、互利的利益联结关系,实现稳

  定脱贫。清丰县目前形成了包棚创业,劳务承包,菌棒托管,基地务工,收益帮带等五种带贫模式,让每户农户都能够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与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中来。王俊阁老人先是通过基地务工脱了贫,现在她又要通过包棚创业来致富。

  3、技术服务做保障

  华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清丰县一家从事红薯产业的农业企业,目前已形成科技研发、种苗脱毒组培、工厂化育苗、基地扩繁、规模种植、鲜薯储存、鲜薯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脱毒组培实验室和中国第一家红薯种苗培育植物工厂,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产业扶贫,组建产业技术指导队伍40余人,对薯农进行技术培训和全程义务技术指导,带动了1500余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是推进农业产业扶贫的重要手段,也是产业扶贫的重要保障,我省动员了10635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围绕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贫困农户技术服务需求,开展技术服务。截至目前,我省共组织省级专家开展科技下乡活动145次,分级培训基层农技人员2.01万人次,技术服务覆盖贫困户65.7万户。

  为了进一步保障技术服务。在全省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上为省级示范产业发展指导员颁发了聘书,截至目前,我省已在9536个贫困村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2.8万人,指导覆盖贫困户102.6万户,为指导贫困户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放大字体  ]  [ 缩小字体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