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产品信息网欢迎您! |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强化现代农业强省建设的人才支撑

分享到:
发布日期:2020-09-07  浏览次数:359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时强调,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强化现代农业强省建设的人才支撑,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

  用活现有载体,发挥农业人才作用

  广泛推行科教兴农。以农业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高素质农民三支队伍为重点,有效整合农业科教人才要素资源,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集群或联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为主要阵地,全面推动农科教推“一盘棋”、产学研用“一体化”,打通农业科技创新转化推广应用连接通道,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和推广应用效率。

  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活动。发挥科技行政部门引导作用,按照“产业组团、县级组队、服务到点、统筹调度”的工作形式,常态化组建河南省大宗和优势特色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省、市、县分级选派科技人员、乡土人才等作为特派员,围绕全省农业产业发展和签约市(县)需求开展创新创业和科技服务,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体,不断完善农业农村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注重利用科技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继续深化“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拓展河南省农科院农业科技服务示范成果,组织动员全省农业科研系统,发挥人才、成果、技术优势,针对重点区域“四优”产业发展技术需求,突出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和产前、产中、产后多学科技术集成应用,强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提供全链条、全程化技术支持,着力培育一批科技支撑“四优四化”“两个转型升级”“十大特色农业基地”的精品示范区。

  大力实施“百千万‘立地工程’”。放大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教育服务模式效应,宣传引导全省涉农高校和职业院校,组织开展“百名教授、千名学生、服务万村粮食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等科教服务行动,依托校地企合作关系网络构筑各类产学研用基地,打造河南农业教育版“县、乡(镇)、村(企)”三级协同试点示范推广体系,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形成农业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方式、新途径。

  完善推进政策,壮大农业人才力量

  强化标杆引领。凡国家级和省级的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要建设(自建或合作、引进)创新推广专家队伍。发挥创新驱动作用,以突破产业核心技术和储备科技资源为重点,打造“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河南特色”的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标准、人才、服务引领标杆,推动农业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强化组织推动。农业科技服务企业、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建立健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人才体系,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围绕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需要,合理提供生产技术、产品营销、品牌构建、经营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提高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水平。

  强化示范带动。凡省“四优四化”“两个转型升级”“十大特色农业基地”项目,要建设(自建或合作、引进)创新推广专家队伍,打造区域优势主导产业提供个性化、精准化、订单式服务,探索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特色模式,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优化技能素质,提高农业人才能力

  强化农业科技人才教育。完善农科教推协同育人机制,全面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农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顺应农业创新驱动发展新要求,加快推进拔尖创新型农业人才培养;顺应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要求,加快推进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培养;顺应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新要求,加快推进实用技能型农业人才培养。

  加快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完善基层农技人员分层分级分类培训制度,确保每年1/3以上的在编在岗农技人员接受连续不少于5天的脱产业务培训。逐步探索“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农技推广人员培养制度,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进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加强农业、人社、扶贫、教育等部门协同联动,聚焦组织管理能力、基础保障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引领带动能力“四力提升”,着力政策落实、机制创新、模式集成和制度建设,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通过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推进农民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有效衔接,示范带动更多的在乡返乡入乡人员积极投身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创业创新。

  加强创新激励,激活农业人才潜力

  用好农业科技人员职称改革指挥棒。构建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完善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及业绩特别突出的人才,可不受单位结构比例和岗位限制,通过专设职数、特设岗位等多种方式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赋予高校、科研机构更大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自主权,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

  用活科技进步奖和农牧渔业丰收奖励指南针。建立健全以科技创新推广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和信誉制度,把激励科研原始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摆在奖励工作的突出位置,实行提名制。加大对获奖人才的激励力度,加强人才交流,强化奖励荣誉性,培养和凝聚一批科技创新推广的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

  实施县域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方式,从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科研教学单位一线服务人员中招募一批特聘农技员,加强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精准服务产业需求、带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乡土人才队伍。(作者:胡若哲 张祎雯 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放大字体  ]  [ 缩小字体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